印尼退货“阵风”买歼-10C?空战打出的军售变局
一场南亚空战,让全球军火市场炸了锅。5月7日,巴基斯坦的歼-10CE用霹雳-15导弹击落3架印度“阵风”战机(印度单方面否认此事件),直接动摇了印尼对法国81亿美元天价订单的信心。印尼网友怒刷评论:“1.9亿买‘阵风’,不如买三架中国歼-10C!”这场风波背后,不仅是性价比的较量,更是国际军售格局的重新洗牌。
印尼的“天价冤大头”之路
印尼空军主力战机包括F-16和俄制苏-30等老旧型号。2022年,印尼签下42架“阵风”F4型订单,单价1.9亿美元,总价81亿美元。法国承诺首批6架将于2026年交付,但实战结果令印尼军方质疑其性价比。
歼-10C的“降维打击”
歼-10CE装备KLJ-7A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距离达240公里,远超“阵风”的200公里。霹雳-15导弹射程200公里,末段速度6马赫,结合ZDK-03预警机体系化作战能力,形成“发现即摧毁”优势。价格方面,歼-10CE单价6000万美元,仅为“阵风”的1/3。
法国的“危机公关”与美国的“搅局”
法国总统马克龙原定5月27日至29日访问印尼,试图通过升级“阵风”至F4.2标准(含新型雷达和导弹通信系统)挽救订单。美国趁机推销F-15EX(单价9000万美元),但印尼担忧其数据链与现有俄制装备不兼容。
印尼的博弈策略
印尼审查订单的真实意图是施压法国降价或转让技术。若违约需支付25亿美元违约金,且可能被法国军工“拉黑”。网友呼吁采购歼-10C,但印尼官方未明确表态,历史上其对华政策反复。
军售市场的信任崩塌
“阵风”此前依赖“无替代选项”优势(俄制武器受制裁、美制装备附加政治条件),但歼-10C的实战表现冲击其“四代半神话”。埃及、克罗地亚等“阵风”用户开始观望,而中国武器凭借体系化优势打开高端市场。
印尼的订单审查折射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逻辑——既要平衡利益,又需规避风险。而中国武器的崛起,正以性价比和实战能力改写“西方优先”的军售规则。
